在診所裡,很特別的會常看到像這樣的一盞燈與一張躺椅.這或許是設計師的靈感,也或許是治療師的巧思,但他曾給我這樣的一次陪伴....
一位七十餘歲的老張(化名),服用了好長一陣子的失眠藥物.在幾次的會談後,他願意情形下進入了心理諮商室.畢竟在身心科門診的時間,在被許多病患擠壓下,治療師與他自己都不知覺低忽略去面對一些不願面對的事.
失眠是個症狀.不一樣的是他的置身所在
在他的身邊,兒子女兒都長大成家.也十分孝順,事業也已不用他在操心.但他最大的遺憾,在他成就時,他的髮妻過了去.告別式過去了,無盡的思念也來到了他身邊,以及他的失眠.
[已經十多年啦!]
[如果是真是這樣,那這失眠會好嗎?]
[我去再找一個, 會不會就好了]
這是他在治療室的疑問
最早的空椅技術是在心理劇中出現,在創始人JL.moreno時期已經開始使用空椅的方式,而在 Lippitt時更暗示了此技術過程,當時稱為Auxillary Chair Technique.主要是在心理劇中個案無法面對真實的對角時,治療師會用一張椅子來代替該角色.這在一對一的諮商會談中十分有效,不久後在完形治療創始者Perls在接觸並採用了心理劇大量觀點,並創立了空椅技術。
在使用時,先讓個案以角色扮演的方式,成為另一個角色,在經過一次一次的角色對話,場景催化,再回到自身,藉由治療師的幫助下,探索內在未完成的事物包括情緒,失落,遺憾,文化脈絡等.空椅有時候可以是個墊子,可以是一塊布,也可以是一張,也可以是多張.
空椅的對象可以是
1. 人物: 重要人物:如親人,另一半,朋友,同事,同儕,往生者,寵物,或是...未來的自己.
2. 情緒: 憤怒 悲傷 猜忌 逃避..等
3. 事件: 特殊事件,創傷,失落,一段感情或是未盡的事物
4. 物品: 信件,燈,電話,各種夢中或是現實生活物品等
在完形上的理論上,更講求不同面向的整合,在其中講求人是有多項對立面的內在力量所構成,若忽略或否認了自己的某些部分,會導致內在的衝突,內在的受苦,
必須去整合才能更往前一步.
[我好像看到他,在天堂裡, 跟著天使在輪椅上看著他的報紙, 還碎念著我跟孩子]
[他還是希望我過得開心些, 我…很謝謝他]
這是最近幾次,我們一同到了一個天堂的景象,那張椅子依樣仍在那個角落,老先生說了許多,對著那張空椅,而上面似乎坐著一個他很久沒見的人
我們一起陪伴了一段時間,藉由一對一的空椅方式,他說出了對另一半的愛,對另一半的虧欠以及對她的謝意,並最後好好地再次道別.
●文章作者 ----- 陳宗杰 醫師
現任 晴天身心診所 主治醫師
合康身心診所 主治醫師
●經歷:
亞東醫院一般精神科總醫師,
彰化秀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,
彰化縣家暴處遇審前鑑定專家委員,
台灣心理劇學會會員,
台灣存在催眠治療學會會員。
●專長:
一般身心醫學,兩性關係,親子議題,人際問題,失眠,催眠治療,心理劇團體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