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像是烙印般的三角迴圈

卡普曼戲劇三角

關係中經常有三者的扮演,就像演劇般。

看著圖,試著想像一下,輕輕地踩在一個端點,不要陷得太深。

親密關係的陷阱-晴天身心診所-陳宗杰醫師撰文

受害者的位置,一種難過與不受重視的感覺會油然而生,但再久了一些會出現了些憤怒與怨懟,這時似乎滑到了迫害者的位置,一句「不甘願與都是別人害我的,不是我要這樣做的」心中獨白悄然升起。但久了看著眼前的受苦者,同情與自責從心底發了芽,後悔指責與願意為對方多點犧牲。 於是拯救者呼之欲出

最後再看看拯救者到迫害者之間的連結,相似的情緒又再出現,說出了很多的無奈。

無論是哪一端一旦站上去,便像是著了魔一般無法下場,

三角形有時也不見的順時針轉動,有時也會逆時針轉,也可能是在兩個端點上來來回回。

 

讓我們看一些故事。

在【親密關係】上:

一對男女。男人因為壓力, 一個簡單又常見的例子: 失了業。一起生活的女人也備感壓力,而決定去工作,解決這個一同的困境,此時女方為拯救者。

 

女人回到家中,見到男人仍在家中像是個需要被疼的孩子,在沙發上兩眼直瞪著眼前的電視。

但「飯 」、「菜」、「家事」,女人自己仍要肩負著,甚至也要擔著男方給自己的餘光(那並不太友善)

 

女人總有疲憊的時候,而男人也會有表達的時候。

 

時間久了,男人口氣漸漸加重,控訴著女人為何對自己冷淡,甚至為何讓自己沒有面子。為何要憐憫自己等。女人說著自己是為了對方好。

(男人為被害者,控訴著女人, 女人成為迫害者)

 

女方被男方痛打一頓(男人為迫害者,女人成了被害者 )

 

女人逃了回家,(心中或許還有些猶豫, 我離開了,他怎麼活下去)

男人後悔自己為何失了控,去買了禮物,付出了時間,求了女人回來,發誓不會再犯。

女人心想 :「他還是愛我的, 打我罵我只是因為錢而難過,他平時不會這樣」(成為了拯救者)

 

女人回了家,繼續賺錢, 將錢繼續交給了男人。覺得男人總有一天會為了自己振作起來。

一而再的循環。

 


 

另一個故事,
母女】

母親因父親的外遇,控訴著父親不忠(母親為受害者,父親為迫害者)

兩人離了婚,女兒都看在眼裡,女兒眼中有著辛苦的母親,想拯救母親的失落自己能好好念書報答母親,只要母親開心。(女兒為拯救者)

 

母親也將女兒視為自己婚姻的拯救者,成了心理的寄託。全力照顧女兒,希望女兒成績好,是個像電視主播或是老師的樣子。女兒盡了全力,辦到了一點點(人生總是這樣,沒辦法凡事都就盡如人意。)

 

女兒沒考上第一志願,也算不錯上了第二,但母親不滿意。

女兒不念上教育體系卻喜歡文學,漸漸的女兒偶而稍微違反門禁時間,而後女兒在大學交了平凡踏實的男友。

母親不滿意 。母親不滿意。這男友,母親更不滿意。

 

母親說: 「你是叛逆期,不聽我的話了嗎?」

母親說: 「若你不照我的話做,我不會給你錢去念書。」

母親說: 「我們家女兒,早有喜歡的對象,不是你這樣的人。」

母親說著 「媽媽總是希望你更好」 (母親像是拯救者)

 

女兒出了社會後,便是搬離家裡。也曾出現過一個小插曲,在女兒第一份工作面試前十分鐘,打電話給女兒說:「媽媽現在要去醫院,你馬上來陪媽媽!

後母親年紀大了,女兒也將要結婚,但女兒每周都要回家照顧母親,外人看來兩人像是姊妹,但女兒很清楚。

女兒大罵: 「我有我的人生,求求媽媽放過我。」

母親說:「你走了,你有想過媽媽感受嗎? 媽媽從小把你帶大。」(女兒為被害者 母親為加害者)

而後女兒成了下一個母親。

 

這樣的腳色位置,就像是原本寫好的生命劇本,一旦站上了便開始一個接一個扮演著。

 


 

在覺察後彼此三角形的心理遊戲後,可以試著這樣做

1.避免上鉤,不讓自己掉落到遊戲的端點上。

2.注意自己的漠視,有時是自己的個人議題的連結 。

3.反應慢一點,給自己冷靜的時間再作回應。

4.離開現場,給一個合理的理由離開,逃避是有用的,

但這並非是給予一個模糊或辦不到的承諾。

5.真誠以對,給予正向話語,但這必須有把握才去做。.

了解對方真正需要的,才去真誠給予。

 


●文章作者 ----- 陳宗杰  醫師

     現任   晴天身心診所 主治醫師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合康身心診所 主治醫師
  ●經歷:

    亞東醫院一般精神科總醫師,
    彰化秀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,
    彰化縣家暴處遇審前鑑定專家委員,
    台灣心理劇學會會員,
    台灣存在催眠治療學會會員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 ●專長:
     一般身心醫學,兩性關係,親子議題,人際問題,失眠,催眠治療,心理劇團體治療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晴天身心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